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历年真题

2023年上半年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及解析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幼儿园教师通过记录幼儿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的表现来分析其心理特点,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谈话法 C. 测验法 D.实验法

答案:A 观察法

解析:A 选项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B 选项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故不符合题干。

C 选项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故不符合题干。

D 选项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地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故不符合题干。

2. 下列几种意外事故,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

A 有小飞虫进入幼儿缴里,翻开眼皮后,用消毒根签轻轻擦去

B 幼儿跌倒后轻微损伤,对伤口请洗去污、涂上消毒药水

C 幼儿鼻内塞进了小珠子,豆粒等圆滑异物,用镊子去取

D.幼儿被蜜蜂轻度重伤后,在伤口徐谈碱水或把皂水等弱碱性液体答案:C

解析:幼儿鼻腔有异物,正确做法是让幼儿将无异物的鼻孔按住,然后用力擤鼻涕;还可以用羽毛、纸刺激幼儿鼻粘膜,引起喷嚏反射。如果上述方法排不出异物,应到医院处理。

3. 为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育,教师要求幼儿有正确的站姿和坐姿,这是因为幼儿()

A 骨骼弹性大,可塑性强,易变形

B 骨骼弹性大,可塑性小,易变形.

C 骨骼弹性小,可塑性小,易变形

D 骨骼弹性小,可塑性强,易变形

答案: A 骨骼弹性大, 可塑性强,易变形

解析:骨的成分是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使骨骼具有弹性和任性,无机物使骨骼具有硬度和脆性。幼儿骨骼含有有机物比成人多,无机盐比成人少,故骨骼弹性大、可塑性强、易变形。

4. 小军打针对自己说:“我不怕,我不怕,我是男子汉”这表现出他初步具备()

A 情绪理解能力

B 情绪表达能力

C 情绪识别能力

D 情绪 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D 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A 选项情绪理解是指个体对面临的情绪线索和情境信息进行解释的能力,主要包括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对引发情绪的情境的认知和理解两方面。

B 选项情绪表达能力主要指幼儿对与情绪表达方面的,与题干不符

C 选项情绪识别能力和情绪理解都属于辨别结果之前的过程

D 自我调节能力指的是孩子能够逐渐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冲动性在减少,稳定性逐渐提高,外显到内隐,题干中描述的正是在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

5.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定》1-3 岁 儿童每年健康检查的次数是(()。

A 1 次

B 2 次

C 3 次

D 4 次

答案: B 2 次

解析: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定期健康检查规定,1~3岁儿童每年健康检查 2 次,每次间隔 6 个月;3 岁以上儿童每年健康检查 1次。

6. 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特点不包括()

A 言语发展迟缓

B 对人缺乏兴趣

C 胆小怕生

D 重复性的刻板行为

答案:C 胆小怕生

解析: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奇特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A 属于言语发育障碍,B 属于社会交往障碍,

D属于行为方面的异常。C 不属于障碍,只是性格的一种表现。

7. 十个月大的贝贝看见妈妈把玩具塞进了盒子,他会打开盒子把玩具找出来。这说明贝贝的认知具备了()

A 守恒性

B 间接性

C 可逆性

D 客体永久性

答案: D 客体永久性

解析:客体永久性指的是物体消失在眼前孩子主动寻找,

一般出现在感知运动阶段。故选择D。

A 选项守恒性指概念的掌握和概括能力不再受事物的空间特点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质进行抽象概括。在具体运算阶段获得,故年龄和题干描述行为不符合。

B 选项间接性一般指思维的间接性,指的是思维对感官不能直接把握或者是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物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应。与题干描述不符合。

C 选项指的是能够逆向思考问题,反向思维,与题干不符。

8. 婴儿说的“妈妈抱”“要牛奶”“外面玩”等句式,一般被称为()

A 单词句

B 双词句

C 简单句

D 复合句

答案: B 双词句

解析:双词句发生在不完整句阶段,又称电报句,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词来代表一句话,题干中婴儿的妈妈抱等都是两个词代表一句话,故选择B。

A 选项单词句虽然也属于不完整句,

B但指用一个词代表一句话,或单音重

叠,所以与题干不符。

C 选项和

D 选项都属于完整句

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应当以()

A 幼儿评价为主

B 家长评价为主

C 教师自评为主

D 专家评价为主

答案: C 教师自评为主

解析: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院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10. 张雪门“行为课程”的理论基础是()

A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

B 建构主义心理学

C 人本主义心理学

D 行为主义心理学

答案:A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

解析:张雪门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种课程完全来源于生活,它从生活中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认为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强调儿童通过幼儿在生活中的实践来获得直接经验。张雪门非常注重实践,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所强调的“做”中学为理论基础。

二、 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1.根据右图,请举例说明下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右图横坐标是年龄:小班,中班,大班,小学竖坐标:识记量各种数值图略答案

(1)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初步发展

①无意记忆是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在幼儿时期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同时无意记忆的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提高。

②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一般是在成人的教育逐渐产生,而效果主要依赖于对于任务的意识和动机,感兴趣的效果会更佳,随着年龄增长有意记忆效果也在增长。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机械记忆用的多,而意义记忆效果好。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记忆的意识性和方法逐渐提高。随着年龄增长意识性提高,能够使用记忆策略,所以有意记忆的效果也随之增长。

12.幼儿园教师以幼儿为本的基本理念内涵。

答案:1.尊重幼儿的权益;

2.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3.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

乐成长。

三、 论述题(本大题 1 小题,20 分)

13. 有人将《幼儿园教师指导纲要(试行)》中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理解为分

科上五门课,这种观点错在哪里?

答案:五大领域和五大学科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将其混为一谈是错误的观

点,具体内容如下:

(1)两者概念不同。领域是一种范围,它的概念内涵与外延更为广阔,而学科是在教育教学中属于教学科目的简称,是按照学问的性质划分的门

类。

(2)两者内容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因此,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刚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而五大学科更多的是五个科目的独立教学,内容上

未能体现全面性、启蒙性和相互渗透性。总之,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五大领域的说法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4.材料:小班角色游戏时,李老师发现豆豆经常会倒提起布娃娃,边打边说:“你不乖,我打你,你再哭,我还打!”问题

(1)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

(2)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该怎么做

答:(1)幼儿在游戏中经常打玩偶的原因如下:

①客观方面:

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方式与榜样。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父母自身的教养方式与行为,会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该幼儿经常打玩偶并说不听话就打你,哭就打你,极有可能是受父母、长辈的教养方式所影响,形成了错误的观点,产生了错误的行为。教师和同伴的影响。教师和同伴会有幼儿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的一些言行举止和对幼儿的不公平对待,都会使得幼儿模仿或者产生攻击行为,而同伴的作用在于对幼儿起着模仿和强化的影响。案例中幼儿对玩偶的击打,也有可能受到老师和同伴的影响。

②主观方面自身的个性特点。有的幼儿性格较为内向、不自信,有的幼儿较为冲动,不善于与人交往,因此在游戏中、生活中常常不能很好地适应,甚至出现破坏行为。案例中的幼儿对玩偶的击打可能与该幼儿年龄小、自身较为内向,不懂得如何表达有关。游戏水平差。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少,在游戏中表现较为简单,轻视游戏规则,游戏水平较差。案例中幼儿的表现,与他不会进行游戏也有一定关系。

(2)针对该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应当做到:

①与家长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反馈,取得家长的支持,家园共育,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案例中的老师,可以与该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平时表现,将幼儿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对家长进行科学的育儿指导。

②教师做好教育的榜样,真正地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案例中的老师,针对孩子的表现,应当真正地关心爱护、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帮助幼儿营造平等、自由、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氛围。

③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游戏等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该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应当引起老师的重视,敏感地捕捉孩子的想法,适当地给予指导。此外,在生活中也应当持续对幼儿进行关注,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

④教会幼儿游戏,帮助幼儿拓展游戏的玩法。在游戏前,老师应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善于利用各种活动帮助幼儿丰富经验,使幼儿在每天生活中有新的收获。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游戏,并合理的给予介入。案例中,教师发现幼儿进行区角游戏时的不良行为,应以游戏中的角色介入,引导幼儿正确对待玩偶。在游戏后,对幼儿继续追踪观察,逐渐帮助幼儿养成正确游戏、积极阳光的游戏态度与生活态度。

⑤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案例中,该幼儿的个性特点要引起重视,应当因人施教,切不可简单、粗暴地直接干预。15.材料:小明四岁多了,妈妈发现他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说他哪里做的不够好,他就会说“昨天张老师还表扬我了呢!” “说我爱帮助人”“我昨天值日还得了小红花”“我画画也画的特别好”“我是我们班最棒的”等问题:请根据小明的表现,分析其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幼儿自我意识的特点。

答案:材料中小朋友的表现主要体现了自我意识结构中,自我评价和自尊心等成分的不同特点。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核心,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标志。

(1) 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独立的评价。幼儿初期孩子的表现主要是依从性的,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成人的简单复述,比说老师说“我”是什么样子,我就是什么样子,所以从开始接受别人的评价,逐渐到能对自己独立的评价,这是小朋友开始对自己有了独立的认识,甚至对成人对他的评价逐渐持有批判态度,假如有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他会提出疑问或者辩驳,甚至生气反感。材料中小朋友说“老师说我爱帮助人,我画画好等,”他的表现体现了依从性评价的特点。

(2)从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4 岁的幼儿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但主要是个别方面的,而 6 岁的幼儿不仅能从个别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而且也能从其他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材料中小朋友主要是个别方面局部的评价。

(3)先有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幼儿基本上都是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不能深入到内心品质进行自我评价。材料中小朋友描述的爱画画,爱帮助人都是对外部行为的评价。

(4)从主观情绪的评价发展到客观的评价。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性,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是从情绪出发,带有主观片面性。比如对于老师和自己的评价和同伴相比总是偏高。

(5)从只有评价没依据发展到有论据的评价。幼儿初期常常做了评价说不出依据,中期开始逐渐意识到评价应该有依据,并且能够给出比较明确清晰的评价。

(6)幼儿的自我体验是从低级发展到高级发展。幼儿的委屈、自尊、羞愧感多是社会性体验的表现。材料中孩子不喜欢听到别人批评他,说明幼儿自尊心受社会影响,是社会性体验的表现。

五、 活动设计题(本大题 1 小题,30 分)

16.设计一个中班科学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感知和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答案:

一、 活动名称:中班科学《小豆芽》

二、 活动目标

1、了解豆芽的生长的生长顺序,知道豆芽成长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2、能够用图画表现豆芽生长过程,并能将生长阶段和所需条件正确对应;

3、喜欢参与科学活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感兴趣。

三、 活动准备

班级植物角种好的豆芽;记录了豆芽成长过程的视频;讲述豆芽生长条件的 PPT 课件;绘画用的相关材料;代表生长条件的“温度计、黑色纱布、”等贴纸。

四、 活动过程

1、魔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主题教师出示绿豆,以变魔术的形式,将绿豆变成绿豆芽,引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绿豆和绿豆芽之间的关系,引出本次的活动主题。教师:大自然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也可以把绿豆变成绿豆芽。它是怎么做的呢?大家的想法非常有趣,我们来看看究竟是不是这样吧!

2、播放视频,初步感知小豆芽的生长过程教师播放提前准备好的豆芽生长过程的视频,引导幼儿仔细观看并鼓励幼

儿大胆表达,最终结合课件图片梳理豆芽的生长过程。教师:绿豆是怎么变成小豆芽的呢图片中的小豆芽看起来像什么?小结:绿豆泡在水里会长出小芽,像动物的短尾巴;后来绿豆里长出了绿色的小叶子,像一只小蜗牛;小尾巴越长越长,像一条条小蝌蚪;最后,

绿豆皮掉了下来,变成了细细长长的小豆芽。

3、播放课件,深入探究小豆芽的生长条件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豆芽生长过程中,老师都做了哪些事情,并猜测原因,深入理解豆芽生长过程的不易,体会自然的神奇和种植的辛苦。

教师:豆芽被放在了哪里?老师每隔一段时间会做什么?豆芽盆的旁边放了什么?

小结:发绿豆芽的过程中,要保证环境黑暗;每隔几个小时,要用清水冲

洗豆芽;在生豆芽期间,要注意保持温度,不能太冷或太热。

4、绘图匹配,巩固提升对小豆芽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的理解教师组织小朋友为小豆芽制作“成长记录册”,画出小豆芽成长的过程,并将教师准备好的贴纸贴在不同的时间段,提示生长条件的变化。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成长记录册”。

5、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还知道哪些植物,它们是怎么长大的,引发幼儿对于植物生长的好奇。

五、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试着“变魔法”,尝试生豆芽的过程,体会大自然的神奇